为丰富初中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让同学们了解纸的产生、来源以及废纸的再生,培养环保意识,同时充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近日,乐山市实验中学《穿行历史》特色课开展了体验式课堂之“夹江书画纸的前世今生”。
课堂中,诗诗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夹江书画纸的发展历程:它始于唐、兴于明,盛于清。康熙年间,夹江竹纸被御点为“贡纸”。乾隆年间,又被钦定为“文闱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时至今日,夹江书画纸是可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国之二宝”,同时也是唯一能够对宣纸形成威胁的竹纸。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夹江县成功申报为“中国书画纸之乡”。
接着,诗诗老师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大家充分感受了古法造纸术的神奇魅力。同时,通过图文并茂地讲解,让大家了解地球因资源浪费和污染而出现的巨大变化,倡导大家节约用纸,保护树木。
随后,同学们动手体验古法造纸这一传承千年的技艺。诗诗老师带领同学们先后进行配纸浆、搅拌、抄纸、自然晾干等环节,共同体验古法手工造纸。最后学生们还玩起了创意,在自己制作的纸上放干花等进行装饰,就这样一张张与众不同、充满创意的纸在大家的手中诞生。
“教无涯,研不止”,教和研是教学的双翼。此次体验式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了造纸的过程,敬佩古人的智慧与技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观念,明白了一树一花一叶一纸都来之不易。
图文:乐山市实验中学邓诗
(编辑:夏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