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盛会 乐山的年味
2025-02-09 来源:乐山市融媒体中心

今年农历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1月29日(大年初一)至2月3日(大年初六),我市通过持续6天的2025乐山大庙会,为广大市民和来乐游客呈现了一场多姿多彩、独具乐山韵味的新春盛宴。

这是一次非遗的盛宴——全市11个县(市、区)集中展现地标“微景观”,推出地方民俗展演、非遗民俗体验、特色产品展销等九大主题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乐山版“清明上河图”中感受好看、好吃、好耍的地方文化。

这里承载乐山的年味——大庙会环线4公里内,打造2广场3街区,设大型打卡装置14个,布置展位(馆)126个,展销商品近500种,堪称我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面最广的一次民俗大庙会活动。

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不完全统计,2025乐山大庙会累计吸引国内外市民和游客近10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超3200万元,带动乐山大佛景区接待游客数创历史新高。不少市民和游客化身义务“宣传员”,自主拍摄美景、美食、活动等在网络社交平台“刷屏”,表示:回“嘉”过年,值得!

全域“非遗”荟萃

1月29日,乙巳蛇年正月初一,大佛文化广场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一声呐喊、铜锣声起,由开路先锋、幡旗、铜锣、狮舞、财神、金童玉女、花轿、白蛇青蛇、舞蹈等12个项目、27人组成的非遗民俗巡游小分队在“铁牛门”前带来精彩表演,宣告2025乐山大庙会“开集”,瞬间点燃现场的热情。

随着“铁牛门”厚重的城门嘎吱吱开启。由真人扮演的小白、小青出场,引导现场众多游客一起“进城”赶集,沉浸式体验全市11个县(市、区)的大庙会文化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从“市中区”出发,嘉州绣、闲梁面塑精巧细致;来到“峨眉山市”,金顶、云海、冰雪之下,峨眉武术的互动排起长队;来到“沐川县”,竹林掩映、草龙环绕,婚俗表演的队伍向观众抛洒着喜糖……

把自己的“拿手菜”统统端到乐山大庙会,让区县的魅力尽情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似乎成为了全市11个县(市、区)的一种共识。

沿着岷江河边走过“马边彝族自治县”“井研县”“五通桥区”“峨边彝族自治县”,苗族竹竿舞、纯复女子飞龙、贰柒拾走秀、传统说唱“库斯啦”等形式不同、热闹相同的精彩非遗展演,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深入互动。

“大庙会气氛好,各区县的展示形式也好。”市民黄女士表示,在大庙会感受到了真正的“非遗”中国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

在“沙湾区”“夹江县”,绥山烙画、漆扇,夹江年画、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等非遗技艺体验活动都是热闹的聚集地。大家跟着专业人员的指导,在动手体验中和非遗亲近、和传统共鸣。

让游客和市民身临其境、不出“嘉州城”就逛遍乐山,“金口河区”和“犍为县”的复刻更为鲜活,云上大瓦山来了、嘉阳小火车来了,“三雄争霸”表演来了、麒麟灯展演来了……

山西游客黄先生带着一家老小在大庙会里走走停停,每一处都看不够。他笑道,“移步换景在乐山大庙会上具象化了,我回家都可以给朋友们‘吹嘘’自己走遍乐山、看遍乐山了。”

庙会历史悠久

非遗的荟萃托举了2025乐山大庙会的热闹盛大,长期以来,乐山都有举办庙会活动的记录,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

据资料显示,古时乐山庙会集会的地方在城东,主要进行占卜活动,被称之为春会,是嘉州大庙会的最初形式。那时,嘉州大庙会的传统主题是吸引八方游人来乐山凌云拜佛,烧香敬神,祈愿还家,多围绕“庙”和“会”祭神而展开。

自2012年起,嘉州大庙会以展示民俗民情文化为主要特色,在我市一年一度举行,由两大主题活动以及多项子活动组成——一是市民和游客可以上山拜大佛,祈福新年吉祥如意;二是下山可逛庙会,看大戏,品美食,参加游乐活动,感受嘉州的文化韵味,体味在乐山过年的风俗和习惯。

嘉州大庙会在保持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突出大佛文化、嘉州文化、三江文化主题,不断吸纳各种新鲜元素,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通过连续成功举办,其规模、档次、影响逐年俱增,不仅成为知名文化品牌,也跻身全省传统文化活动之列,于2017年被列入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一场节日盛会。

“2025乐山大庙会与我们的嘉州大庙会同根同源,但是有传承、有创新。”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市民和游客更深度参与到大庙会之中,本次大庙会还设置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游客在领取“灵蛇游园集章卡”后,可参加“乐山逍遥游”和“灵蛇奇遇”两个阶段的集章活动,收获新年大礼包。

此外,来自全国各地及乐山本土的特色美食,让市民和游客在尽享丰富文化盛宴的同时,一路逛吃逛吃、大饱口福。“钵钵鸡、甜皮鸭、豆腐干咔丝丝、腊肉香肠……一天就把乐山各个区县的美食都品尝到了,来得特别值得,我还买了不少给家里人寄回去。”山东游客李先生表示,他特别喜欢金口河的红苕麻糖,感觉甜而不腻、香气扑鼻,配上当地特色的老鹰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杨心梅)

(编辑:张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