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强 传承守护让夹江年画焕发新生机
2025-03-02 来源:乐山市融媒体中心

殷志强 传承守护让夹江年画焕发新生机(图1)

殷志强在套印年画

殷志强 传承守护让夹江年画焕发新生机(图2)

夹江年画摆件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装点着寻常百姓的门庭,更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夹江这片浸润着造纸文明的沃土上,起源于明代、鼎盛于清代的夹江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共同构筑起“四川三大年画”的艺术殿堂。2008 年,夹江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 年新春,夹江年画传承人殷志强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从下岗工人到传承人

日前,记者沿着青石板走进夹江县社坛街,夹江年画展示工坊里飘散着黄丹与蓝靛的清香。56 岁的传承人殷志强,正专注套印门神《尉迟恭》,只见黄丹色的颜料在纸上缓缓铺开,勾勒出将军威严的面容与铠甲。他手中的擦子(印刷年画用的一种工具)轻轻拂过,每一笔都饱含着对传统技艺的敬重。殷志强眼神坚定,手中的动作娴熟,仿佛在与历史对话,续写着这门古老艺术的辉煌篇章。

每年冬季,村民们以刷印门神年画为副业,而夹江年画中,以《秦琼、尉迟恭》为形象的门神尤为引人注目。殷志强坚持套印的门神《秦琼、尉迟恭》,既是在传承守护这一方文化,又让其更加鲜艳。

据殷志强介绍,他高中毕业后曾在国企上班,后由于企业转制而随之下岗,为了生计从事过养殖,也做过小生意。2005 年,他偶然间认识蝶翅画手艺人吴泽全。那时,吴泽全正与张荣强进行夹江年画的印版收集、技艺记载、颜料选配等工作,殷志强便加入其中。

收集过程中,他们发现,夹江年画主要是套版印刷和画工年画两种,其中套版印刷是最为常见的创作方式,主要分为制稿、刻版、套印3 大步骤。其中,刻版最为费时。版子分为主线版、套色版,年画的颜色以红、黄、绿、蓝、黑5 色为主,一种颜色就需要一块版。就拿《秦琼、尉迟恭》这个作品来说,刻成套印版基本上要用半年时间。

“刻版是年画制作的基础,也是最考验功力的环节。”殷志强表示,一幅年画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刻版的精细程度。为了提升技艺,殷志强不断钻研传统技法,并融入现代审美,使年画作品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从“挂在墙上”到融入现代生活

2008 年,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夹江年画顺利入选,这给了殷志强和张荣强前进的动力。

2010 年,由吴泽全、张荣强牵头,殷志强协助成立了夹江县年画研究所,研究所注重版权保护,不遗余力地挖掘、创作、振兴年画。经过对夹江传统年画的挖掘整理,他们复原了失传的《元亨利贞》《陈姑赶潘》等夹江木版年画代表作,并还原出古法矿植物颜料配方,还刻制了《祝寿图》《福禄宫》《富贵有余》《鲤鱼跳龙门》《秦良玉》等印版百余块,并将其成功投入市场,实现了艺术和市场的双赢。

古时家家户户挂年画的年代已渐行渐远,但随着时代变迁,传承和发扬夹江年画,对传承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夹江县年画研究所通过传统图案再现现代生活的构想逐渐落诸笔端,创新性地将年画用到陶瓷、布匹、扇面、葫芦等载体上,大胆创新,受到了百姓喜爱。在内容上,夹江年画紧跟时代发展,创作以一大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节气、家风家训、廉政文化、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新年画,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夺目的艺术光彩。

2017 年,殷志强将前后刻制的100 多块年画体验印版融入研学活动,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年画的魅力,这在当时是区域内的首创,也开启了夹江年画传承的新篇章。

“以前,年画只是挂在墙上的艺术品,离人们的生活很远。”殷志强说,通过研学活动,人们可以亲手印制年画,了解年画背后的故事,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几年来,研究所接待的研学人数数以万计,既扩大了夹江年画的知名度,也为研究所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从身处“深闺”到走进“千家万户”

在夹江年画展示工坊,殷志强向记者展示《鲤鱼跳龙门》《元亨利贞》《陈姑赶潘》传统年画的“新”意,只要用手机QQ 扫一扫,即可利用AR 技术让年画里的鲤鱼跳起来、鸟儿飞起来、船儿摇起来,非常生动,也让人感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生机。

夹江年画不仅出现在博物馆以及各种展会上,还通过淘宝、小红书等平台走进“千家万户”。通过线上平台,这些年画被巧妙地搭配在各种木制或北欧风格的家居装饰中,不仅毫不违和,更增添了几分意境。“他们看重的是夹江年画的古雅。”殷志强介绍说,比如线上热销单品《元亨利贞》,作品名取自《易经》,寓意顺利、吉利,线条柔和流畅,花鸟色彩丰富但不艳俗,正契合当下流行的现代美学。这两年,一幅《元亨利贞》年画在家居网店最高已卖到近2000 元,春节期间的订单量还在攀升。

在殷志强和研究所同仁的努力下,夹江年画逐渐走出“深闺”,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如今,夹江县年画研究所有市级传承人4 人、省级传承人3 人,1 人入选新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除此外,还有多名兼职人员加入夹江年画的传承保护工作。

“非遗传承不能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殷志强说,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夹江年画的创新表达方式,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照亮未来。

记者:张波

(编辑:吴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