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机,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时,提早谋划春耕生产,按下春耕备耕“加速键”,全力以赴保障春季农业生产,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不负农时抓春管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2月20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耕备耕农资专项检查行动,严把农资质量关,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购买农资
执法人员先后走访了多家农资经营门店,重点检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进货渠道、生产日期、包装标识、销售台账等,确保农资产品来源可溯、质量可靠。
在农资商店,前来购买农资的群众络绎不绝。“目前正是销售种子的高峰期,店里水稻种、玉米种销售最好,其次就是各类蔬菜种子。”乐山泓青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祝青霞告诉记者,店里的各种农资储备丰富、充足,能满足周边群众春耕生产。
为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业投入品的有效供给,我市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和指导。全市共检查种子经营门店1000多家,立案查处种子案件2件,对185个水稻、玉米、蔬菜种子品种开展常规质量指标及转基因检测,抽检合格率达99.8%。
全市玉米备种2031吨、水稻备种1560吨,肥料储备11万吨,农膜已准备1295吨,当前农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平稳。
据悉,前期,市农业农村局下达了《关于切实做好冬春季低温雨雪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2025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等文件,全力保障春耕备耕有序开展。开展科技服务到村到户,统筹428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包县包片开展技术服务,将优良品种、科学施肥、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同时,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在市中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开展18万亩集中育秧,发动农户早整田、早提水、多蓄水、多育苗,做到抓早、抓细、抓主动。
水田恢复建设忙
种粮要高产,良田是首要保障。时下,峨眉山市2023年成都平原区水田恢复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轰鸣作业,工人们在各自岗位有序开展工作,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水田恢复建设项目现场
在峨眉山市罗目镇白马村,田间地头,各类设备正进行着土地平整、修筑田埂等工作,远远望去一片片高标准农田雏形初现。
峨眉山市2023年成都平原区水田恢复建设项目,涉及峨山街道、高桥镇、罗目镇3镇(街道)12村(社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田型调整6817.67亩、土壤改良1万亩、新建和整治农田排灌渠共89条39.799km、新建和整治田间道路共73条31.518km。
“项目采取同时施工的方式进行。我们目前所在的白马村正在进行田型调整,目的是宜机耕种;不远处的峨山街道冠峨村正在进行农田排灌渠的修建。”项目负责人周华敏介绍,项目于2024年7月开工,预计2025年3月底完成主体工程,确保春耕生产。
为抢抓冬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时期,我市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要求,完成2023年立项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1万亩,新建0.7万亩。2024年立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6万亩(含增发国债项目12万亩)。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督促各地抓住春雨拦蓄入库,充分利用前期建成的提灌泵站继续实施江河提水,并发动村组和群众,做好小微型水利工程和冬水田蓄水,千方百计增补蓄水。截至1月底,我市水利工程蓄水总量2.58亿立方米。还对750个提灌站逐个摸排检查,分类分批维修整治16座带病运行提灌站,检修2800座提灌设施。
(编辑:徐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