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耙柑丰收了
“大家辛苦一下,争取早点把剩余的果子摘完!”1月17日下午2点,早已过了午饭时间,职业农民雷永超才匆匆从果园赶回收购点,动作迅速地扒拉了几口饭后,他又追着工人们上山摘耙耙柑了。“前两天我都忙到了晚上10点,今天又有陕西来的客商,订购了几千斤。等把果子摘完,我们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下,过个好年了!”雷永超是市中区青平镇社峰村小有名气的实在人。2017年,在外务工的他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开办起永超家庭农场,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以农业为职业,向土地要效益,雷永超从零开始,一直努力奋斗着。“既然选择了干农业,就要认真干,干好点,不能遇到点困难就撂摊子、撤场子,对不起乡里乡亲!”雷永超说,从最开始的只想在自家地里种点柑橘,到现在果树布满3个山头,永超家庭农场一步步踏实走来,已形成柑橘300余亩、鱼塘70余亩的规模。“种植的爱媛去年卖了2.5万多公斤,耙耙柑截至目前也已经销售了4万多公斤,试种的300多棵红心柚也有了收益。我们还养了近300只生态鸡。”顺着雷永超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头,柑橘树迎风而立,鱼塘顺地势而下,鱼塘旁的鸡舍里,长势喜人的跑山鸡悠闲地踱着步子。
“选择当职业农民,苦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雷永超不避讳自己的辛苦和困难,但他也不轻言放弃。“奋斗不负勤劳汉。只要肯干,生活就会向好而行。”雷永超说,问题出现了,就想办法去解决,解决了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嘛,没有人能一直顺风顺水。只要坚定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雷永超却觉得自己的农场不够“现代化”,还有许多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
“今年我还得多出去学习学习,学人家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多看看人家好的营销方式,提升果子的品质和产量,让咱们的柑橘既有高品质还有高颜值,卖个好价钱,让大家的辛苦付出有更高的回报。”新的一年,雷永超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记者方方 雷黎丽文/图)
(编辑:张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