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
正是生姜大面积收获的时候
沙湾区沙湾镇先锋村
今年规模化种植的
75亩生姜
就迎来了首个丰收季
↓↓↓
初冬时节,在先锋村生姜规模化种植基地,成片的生姜植株枝肥叶厚,长势喜人,当地群众正在镇、村党员志愿者的帮助下,抓紧时间采挖生姜。随着一块块生姜跃土而出,特有的鲜辣味扑面而来。
“这里出产的生姜片大肥嫩,品质比我们那里的好,准备运几吨回去搞批发。”田地边,生姜收购商黄永中正等待着将这些刚刚采挖出的新鲜生姜运往重庆江津销售。
据了解,先锋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生姜,但过去村里都是散户种植,不仅没有形成规模,并且管理粗放,无论是产量还是收益都不高。为进一步壮大生姜产业,助力群众增收,经过多方考察,今年,先锋村与沙湾区江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联姻”,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生姜规模化种植。
“我们生姜的采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总产量在70吨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产值能达到60万元。”沙湾区江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仕春介绍,基地种植的生姜品种为红芽姜,得益于公司引进的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生姜品质好、产量高,得到了成都、重庆、贵阳等地多家收购商的青睐,供不应求。
“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人均年增收可达2000元,明年我们计划将生姜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朱健文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先锋村还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支持公司扩大种植规模,鼓励群众加入到种植行列,进一步提升高规模化水平,打造自己的生姜品牌,让先锋村的生姜产业发展“姜”来可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沙湾镇党委书记袁洪兴表示,近年来,沙湾镇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稳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接下来,沙湾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下深水、出实招,积极破解山区面积多、耕地碎片化的困局,以峨沙康养走廊建设和“林竹+中药材”园区建设为契机,在持续壮大林竹中药材种植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跑山鸡、跑山猪等特色产业,在“石头缝”和“林竹”中,蹚出一条高山农业产业发展路子。
(编辑:吴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