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万亩,稳产在望!
2023-09-18 来源:微犍为

“再生稻马上就要抽穗了,不能干到水,有机肥也要跟上,还要注意防虫防草。”在定文镇炮房村高标准农田里,农业技术员正在指导村民管护再生稻。

再过一段时间,犍为县11.8万亩再生稻即将收获。从目前苗情来看,再生稻仍然表现不俗,稳产在望。

一稻收两季,一亩多产粮。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犍为县是传统水稻种植区,相较温光条件充沛的南方水稻种植区域,一年可以两种两收。而犍为县受限于气候条件,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

这样的难题如何破解?经过农业专家们的研讨,“蓄留再生稻”的方案脱颖而出。

水稻具有复种指数高的特性,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还能再长。所谓再生稻,就是通过对头季稻收割后的稻桩进行水肥管理,使其再次抽穗灌浆,实现“一次播种,两次收获”。

经过多年栽培试验,专家们研究出了一套适宜犍为县的再生稻栽培方法:根据犍为县气候条件,再生稻必须在9月中旬前齐穗才能确保再生稻安全扬花和灌浆结实。因此蓄留再生稻的品种应选择生育期适中(150天左右)、再生能力强、米质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杂交良种。确保3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头季稻齐穗、8月中旬收割头茬,9月中旬安全齐穗,增产效果达30%—50%。开展水稻带药移栽培训会、稻飞虱防控技术现场培训会、植保无人机防控培训会,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85%。

“相比于传统水稻,再生稻无需重新育苗插秧,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省种、省肥等优势。再生稻的米质、口感更好,可卖到3元多一斤,不光能提高村民收入,同时对秸秆禁烧和环保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定文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余保华介绍道。

再生稻蓄留技术提高了,销售就迫在眉睫。犍为县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农化物资、统一落实栽培管理技术,再生稻“头茬”收割前就帮农户谈好了粮食收购订单,长在田地里金灿灿的稻子都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让种粮农户看到切实效益,心里更是乐开了花。“现在和我们定向签约的农户种植面积加起来有9万余亩。”犍为县地方品牌米业公司乐山惠田米业负责人表示。

2022年“犍为再生稻米”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梁家山牌香米也被中国粮油协会评为“中国好粮油”称号。

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定文镇大力推广“一次播种、两次收获”的水稻栽培方式。据了解,定文镇今年共蓄留再生稻7400余亩,目前大部分已进入进入抽穗扬花期,总体长势良好,十月中旬将全面进入收割期,预计亩产达350斤左右,较传统水稻增收500余万元。

下一步,犍为将加速再生稻全产业链的形成,促进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下游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记者:杨梓浩 李梦涵)

(编辑:杜冬丽)

乐山发布 懂你,懂世界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