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小山村的刨汤宴
2025-01-08 来源:今日马边

新春的脚步日益临近,浓郁的年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踏入腊月,雪口山镇的谢家岩村便渐渐热闹起来,此起彼伏的猪叫声奏响了新年的序曲。

图片

1月6日早上8点,记者来到了谢家岩村,村支书纳子本石与不少村民早已齐聚在罗正桃家的院坝,满心期待着“年猪主角”的登场。不一会儿,罗正桃的儿子开着车,将肥硕的猪儿从山上稳稳拉回。车刚停稳,大伙便默契十足地一拥而上,齐心协力把猪稳稳按在杀猪凳上。随着“刀儿匠”手法娴熟地操刀,杀猪、刨毛、分割,一气呵成,在村民们的紧密配合下,一块块色泽鲜亮、新鲜肥美的猪肉很快摆满了案台。

图片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厨房里同样是一番热闹景象。清洗、切菜、炒菜,村民们各司其职,忙得不可开交。“你手不灵活,切菜可得慢点儿……”罗正桃一边利落地切着菜,一边关切地向身旁的妻子叮嘱道。夫妻二人携手走过25个春秋,感情依旧深厚如初。罗正桃是汉族,妻子是彝族,儿子常年在外务工,此刻回乡与家人团聚,共迎新年。罗正桃笑着回忆,25年前,在成都打工的他对妻子一见钟情,在他执着热烈的追求下,妻子从云南远嫁到这里。“咱们谢家岩村,像这样彝汉通婚的有12对,大家不分彼此,团结得紧!”彝族大爷阿吉拉叶满脸笑容地向记者介绍道。谢家岩村作为马边难得的“汉族村”,全村共有1609人,彝族乡亲占20%,多年来,各族村民亲如一家,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

图片

忙碌的间隙,村支书纳子本石与记者聊起了村里的家常。“谢家岩村位置偏远,离县城20公里,村里老龄化问题突出,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纳子本石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缓缓说道。2020年,刚从大学毕业的他在成都的一家医院实习,一次偶然回村办事,眼见“两委”因缺少年轻人,各项工作的开展极为艰难。“好多数据都得靠电脑录入,可村里50岁以上的居多,电脑操作一窍不通,太需要年轻人来挑大梁了。”27岁的他,毅然放弃了成都的优渥工作机会,甚至割舍了出国培训的难得机遇,选择回乡担任后备干部。凭借出色的表现,短短三个月后,恰逢村里换届,他成功当选为村支书。

图片

中午12点,备受期待的刨汤宴正式开席。纳子本石站起身来,一面回顾2024年村里的点滴奋斗与收获,一面满怀憧憬地展望未来:“过去这一年,咱们齐心协力完成了43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硬化了2.1公里产业路,成绩斐然!新的一年,咱们得把这些高标准农田利用好,种上高山油菜,各家各户要把土鸡、土猪养得肥壮,我来直播带货,把村里的优质农产品都推向市场!”欢声笑语中,村民们一边品尝着佳肴,一边畅想着谢家岩村更加美好的明天,《敬酒歌》悠扬的旋律在村庄上空久久回荡。

记者手记

在这个寒冬腊月,谢家岩村的刨汤宴,成了我记忆中最温暖的一抹亮色。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上桌,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暖意在舌尖蔓延,直抵心间。村支书纳子本石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遇、投身家乡建设的抉择令人动容;村民们不分彼此、团结一心的情谊更是如春风拂面。彝族与汉族同胞携手劳作、共享盛宴,“民族团结一家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眼前这鲜活生动的日常。放眼望去,村庄炊烟袅袅,孩童嬉笑,老人畅怀,好一幅情真意切的和美村庄图,让人不禁沉醉,也让我坚信,这片土地的明天将更加灿烂。

(编辑:徐梓胜)

乐山发布 懂你,懂世界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