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赶场!”小时候,每当听到大人的呼唤,那份兴奋与期待的心情,甚至比期待学校放假来得还要强烈。因为,我们可以在那里找到生活的另一种模样——烟火气。
什么是烟火气?
有句话说,深夜的烈酒,不如清晨的一碗粥。
烟火气,是路边店铺里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是平凡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是街巷市井中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正如一碗暖暖的清粥,虽不及烈酒那般浓烈,却更能温暖滋润我们的心田。
“每逢日历是双号,镇上赶场”,这便是清溪人的共同约定。每逢赶场天,天还未亮透,人们便从远近不同的乡镇和村庄出发,有挑着担子的老农,担子两头装满了新鲜的蔬菜瓜果;有推着小车的商贩,车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有步行或骑车赶来的村民,或背着竹篓或车后座上载着自家的农产品,带着各自的期望与需求汇聚到场镇,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生活的本真被逐一展现。
在这里,商品琳琅满目,从菜种、花苗到水果、馒头,再到棉鞋、卤菜,五花八门,样样齐全。
“嘿,你来赶场啊?”
“你也是啊,买了些啥子嘛?”
简简单单的对话,可能是熟人购物的分享,可能是乡邻久违的寒暄,也可能是亲人碰面的“家长里短”;也许你和他并不熟识,但农村人质朴的那份热情,也会打破禁锢的交往模式,让一切变得自来熟。
在这里,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谈买和卖。
“你这个再便宜点嘛。”
“哎呀哎呀,拿去嘛,你看这个质量嘛,值得很。”
虽不像超市的明码标价,在农村集市上你买不到贵的,但唇枪舌战、讨价还价仍是必备戏码,喧闹间你来我往,世俗与人情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赶场有买还有闲,这也是四川人独有的一份惬意。在老街古巷颇具年代感的茶馆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或品着一元一杯的茶,或抽着叶子烟畅谈言欢,或玩着“贰柒拾”享受简单纯粹的乐趣,让闲得无聊有处可解。
如今的赶场,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必须达成某种目的才前往的集会。它已经成为了农村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曾经的农村娃,或许只能通过这种千变万化时代中一成不变的原始形式,来追忆曾经那份最纯真的快乐。
清溪的老街,每一条都承载着特定的功能和代名词。双玉街作为竹编手制品的汇聚点,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故事与温度。面对行业的落寞,至今仍还有两位竹编艺人,仍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继续坚守在这里。
“我做竹编有30多年了,现在已经基本没什么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了,我也没有徒弟,唉……”王师傅无奈地摇摇头,一边感慨,一边用布满老茧的手熟练地拿起一条竹丝,又开始编织一个新的作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味道,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对于清溪人来说,这种味道就非“大操坝甜皮鸭”莫属。到清溪赶集,如果不品尝一下,那绝对是一大遗憾。糖色的表皮,酥脆而不失嚼劲,轻轻一咬便能感受到浓郁的甜香和淡淡的咸味交织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特有的人文风情和美食佳肴,清溪还有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李白登舟处。这里,是诗人李白曾经驻足、沉思,并创作出《峨眉山月歌》的灵感源泉。站在李白登舟处,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看到“诗仙”当年挥毫泼墨、吟诗作对的身影。
然而,生活不仅仅是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和奔忙。生活的奔忙让人疲惫,但同样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短暂却真实的烟火气。在忙碌之余,偶尔能够回归到最本真的自己,也许,这就是赶场的魅力吧……
(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