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交流会在乐山一中进行。本次活动邀请的专家有乐山市教科所教育发改室主任王学涛、乐山师院化学学院教授王应红、乐山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周颖秀老师。乐山一中校长黄建清、副校长胡影、教科室主任唐建军、教务科副主任姚增凤参会。会议由雷雨晴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峨边中学部分老师参会。
交流会伊始,刘超老师在录播教室进行了课例展示——铁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铁的单质》。刘超老师首先创设实验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再让学生对铁的物理性质和铁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归纳,接下来设计了铁与水的演示探究实验,从地球上铁的不同存在形式,引出单质铁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最后以铁从古至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升华主题,弘扬中华儿女爱国自豪之情。整个课堂思维严谨,讨论热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获得专家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接着,课题指导教师万永进就该课例课程结构、宏观理念和微观亮点三部分进行了分析和交流。万老师指出,该课程结构条理清晰,具有创新性,首先采用倒叙方式展开教材文本知识结构,把一堂课的黄金时间留给了铁与水反应,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探究;其次充分重视实验,创新设计铁丝绒燃烧实验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直观看到教师演示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万老师特别指出本堂课素材选取优美生动、问题设置抓住了关键,还将教育融入了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民族自信,是整堂课的几个亮点所在。万老师的分析让参会人员更深入感受到该课例背后研究理念的展现。
课题主持人雷雨晴老师从课题总体进展情况及成果进行了汇报,经过前期问卷调查,会议讨论、文献学习、设计作业方案等研究已经得出一部分成果,并以论文、调查报告、课堂优化观察指南等方式呈现,提出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进一步优化改进教学设计,再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验证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姚增凤老师也对课题组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课题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课堂的结构化设计不够成熟、课堂评价的模式较单一、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等,对课题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展望,要在不断改进中提升课题的实用性。
黄艾老师分享的课例是《铁和铁的化合物》,与刘超老师的课例形成了同课异构的研究类型,主要通过文化、知识两条主线贯穿课堂。不仅以中华文化为线索、各个时间段为背景,利用丰富的情景素材引领学生体会铁的用途、感悟如何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也通过对于铁的冶炼、性质及制备的知识主线,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整堂课逻辑严密,充分培养了学生探究性思维。
杨娟老师分享的课例是《离子反应》,该课例充分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色,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为主的任务型驱动学习活动元,通过视觉体验物质变化产生的宏观现象,根据现象以及借助数字化仪器分析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最后通过多个酸碱中和离子方程式为脚手架,为学生搭建中和反应实质的梯子,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离子反应的意义。
廖子涵老师分享的课例是《氯及其化合物》,他以生活中常见含氯制品作为情境引入,延伸到历史上氯气的发现史,将氯的基本性质带入学生思考中,在通过学生切实观察、进行实验的活动元设计,梳理出非金属结构——性质——用途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杨颖老师分享的课例是《钠及其化合物》,他提出钠作为金属元素学习的开端,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结论以物质分类、价态思想等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归纳。利用观察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钠与水反应产物--氢气的验证,作为实验探究的延伸学习,在归纳机构和性质关系时,还设计了情景剧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
邓奕辰老师分享的课例是《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学生角色扮演探究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方式两个活动元设计,将抽象微观的原理性知识以宏观的实验现象和小球模型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会主动思考,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
课例分析结束后,王应红教授首先对课题组成员的付出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肯定,赞扬课题组成员勇于克服困难,不断求索的精神。指出刘超老师引课采用与国家科技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情境素材,展现了化学核心素养和课题组研究的中心,同时提出课题组的研究应在内容广度、知识深度和课堂实践上再精进,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也要提供一个教学高效的课堂。
化学教研员周颖秀指出,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探寻总结的过程,课题组的课例相较于教师日常教学应更具有总结反思的价值意义,课题组后面的研究要将课例研究再深化改进,着眼于解决学生面临的学业难题。同时可以从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入手,分工协作,提升研究的精准度,拓展研究的宽度。
王学涛主任提出,在后期研究中要注重把阶段性材料简化精炼到具有推广性和研究性,尤其是阶段性的成果要更富条理和逻辑性,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课题意义,加深研究的核心,并寄语各位课题组成员“当你用真诚对待教育,你将掌控你的职业,而不是被职业掌控”。
唐建军主任提出,课题组要明确技术路线、研究方向、改革主张等,要坚持改革课堂的理念,聚焦研究内容和方向,丰富完善文本材料,为后续研究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组负责人马晓峰老师代表课题组成员感谢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分析,表示课题组将加快课题的研究和实践,用"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着力打造系统化、实证化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既促进我校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期望能向全省高中化学学科同仁提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课程教学资源,发挥好省级I类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汇报会最后,黄建清校长进行了简要的点评,对课题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鼓励教师们要潜心教育教学工作,以课题作为教师成长的载体,用深耕笃行的态度和行动实现专业发展,在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同时也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本次交流会,课题组更加明晰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步骤,并在各位老师和专家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优秀的经验,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实践积累宝贵财富,也将继续对课题改进和优化。
(邓奕辰/文 马晓峰/图)
(编辑:罗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