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共育”聚合力 守护校园“安全线”
2025-03-18 来源:乐山市融媒体中心

每当乐山市实验中学迎来上学高峰期,家长和师生都会在该校门口看到,由公安民警、校园专职保安、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等组成的“三圈五岗”,他们手持长棍、盾牌等护卫器械,分散在校门口观察周边环境、护送学生过马路、维持接送秩序,直至所有学生安全进校,他们才离开。

校园安全紧密关联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自开展“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以来,乐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破解校园安全工作难题,将全力推动警校共育共建作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核心之举,全面构建“优势互补、部门联动、基础共建、信息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治”的“警校共育”新格局。

此前,在全省“警校共育”暨校园安全工作交流研讨活动中,作为全省“警校共育”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乐山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以校门为“点”

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

校门是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去年6月,乐山市实验中学将校门口的“校园警务室”更名为“警校共育工作联络站”,规范设置了门头、保安值班、护校民警到校工作等制度,以及5本1账6类登记统计本,在办公区域设置有“警校共育”办公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并按照“6个100%”配齐配足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打通校园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突“最后一米”。

在校门口,该校建立“三圈五岗”——由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护学岗”工作体系。“外圈等候区疏导岗负责疏导过往车辆,引导学生有序安全通行;中圈警戒区警戒岗负责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处置;内圈分流区指挥岗、调处岗、引导岗开展护学工作,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快速有序地引导学生分流通行,减少学生进出校门时的拥堵。”该校安全办公室主任周霞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放眼全市,各地各校探索“三圈五岗”护学警务屡见不鲜。此前,乐山在全省率先出台《乐山市中小学幼儿园“护学岗”工作规范》,探索建立“三圈五岗”的“四方联勤”护校安园队伍,在上放学时段实施护校安园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护学岗”全覆盖,998支护校安园队伍成了校门口别具一格、充满安全感的独特风景。同时,各地各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护学岗”队伍业务技能演练,确保一旦发生个人极端案件事件,能够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切实提升最小应急单元处置能力。

以校门为“点”、沿校道路为“线”、校园周边为“面”,乐山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筑牢人员防线,配齐配强校园专职保安人员2188人,因地制宜建设校园“警校共育”工作联络站998个,配备护校公安民警1075名;治理风险隐患,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清单2300份,完成重点场所排查7650处;强化科技保障,健全校园周边识别、报警系统,实现全时段无死角监控,视频留存达90天以上,并将校园监控视频汇聚到市委政法委综治中心和公安“110”报警指挥平台以及属地派出所,落实政法和公安人员24小时对校园实施监控。

多方协同联动

统筹建好校园安全“一套制”

“警校共育”工作要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各部门凝聚合力、协同联动。

自“警校共育”开展以来,《中小学幼儿园“警校共育”工作联络站建设规范》《全市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海棠利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加强警校“共教共育共管共治”工作机制》……我市教育、公安、政法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一份份文件,从细微处着手、于实处发力,全方位、系统化保障校园安全,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目前,乐山“警校共育”已形成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公安机关和派出所,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效率提升的闭环管理。同时,全市883所中小学、幼儿园与属地派出所结成“警校共育”对子,全面落实“警校共育”学校主体责任、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公安机关指导责任,实现各方“双向奔赴”。

我市还实施“正心”健康工程,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成乐山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拥有专业心理医生70人、志愿者30人、专兼职心理工作教师3000人,构建了“1个中心+12个分中心+N个校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形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预警、干预、疏导、治疗、训诫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同时,在公安、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各地各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会商研判机制、源头化解机制、关爱帮扶机制、联动处置机制,深入开展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早发现、早化解,一旦发生涉校涉生的苗头隐患,学校和派出所第一时间接警、处置,及时控制事态,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编辑:徐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