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写彝区学前教育新篇 “惠”及彝区幼苗成长 ——金口河区成为通过国家认定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
2025-03-14 来源:乐山市融媒体中心

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河村幼儿园,是一座外观黄白相间的两楼一底的小楼,配上面积206平方米的室外游戏场地,成为了新河村及附近村16名孩子的成长乐园。

2016年以前,新河村并没有幼儿园,适龄幼儿6岁时才去共安小学读学前班。后来,村里开办幼儿园,当时的条件仅是解决村里适龄幼儿“有园上、有人管、有人教”的问题。直至2023年,新河村幼儿园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办学条件极大提升,丰富的教玩具、户外游戏设施等一应俱全,实现办园宗旨“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成为了现实。

该园发生如此变化,背后是金口河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金口河区将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统一规划,通过新建、改建等举措,构建“城有品牌园、镇有中心园、村有标准园”学前教育体系。目前,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成为大小凉山地区首个通过国家认定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

条件改善

绘就彝区孩子的幸福童年

近日,记者走进新河村幼儿园,所见的一切无不颠覆着彝区幼儿园给人的原有刻板印象。

在绿色塑胶操场上,滑梯、攀爬架、小车等崭新户外游戏设施应有尽有,为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户外活动空间。一走进教室,孩子们欢呼雀跃,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大方地与人打招呼。整个教室宽敞明亮,充满童趣的装饰、“学普小舞台”、图书角、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以及贴合幼儿身高的课座椅、洗漱台、厕所、午休室等,与城区幼儿园配置相差无几。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极大地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也为我们实现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可能。”该园教师张小芬一路走来,见证了幼儿园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河村幼儿园从无到有,办学条件从“有园上、有人管、有人教”到“上好园、管得好、教得好”的转变,让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的家长甚至愿意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住,只为将孩子送进园来,家长阿坡便是其中一名。“以前我的孙子在山里很远的一个幼儿园读书,园内条件不好,没有午餐。直至新河村幼儿园建起来了,我把孙子转到这里就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很放心、安心。”阿坡说,目前他有4个孙女在此就读,每学期每人只收280元,费用不高,家里完全能承受。

近年来,金口河区将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统一规划,聚焦办学条件,确保“有园上、上好园”,这恰似一场及时雨,润泽着彝区的学前教育,为像新河村这样的地区带来学前教育的春天,绘就着彝区孩子的幸福童年。

据统计,金口河区争取乐山市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资金,近三年累计到位1681万元,并优先足额保障教育经费,严格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政策,按照不少于600元/生/年标准拨付经费4899万元。2021年以来,新建、改建幼儿园14所,整合优化“一村一幼”教学点15个,新增公办学位270个。目前,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101.8%,公办率达到81.3%;全区幼儿园班级43个,全部为标准班,县域内达标率100%。

内涵拓展

打造彝区孩子的幸福摇篮

金口河区永和镇中心幼儿园是镇上最漂亮的建筑,作为“乐山市示范性乡镇中心幼儿园”,该园活动场地的拓展、游戏材料的增加、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以及园内每个角落的精心布置,都在为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充满乐趣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一所好园,既要美在外在,又要美在内涵,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幸福摇篮。“实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后,我园幼儿的保教环境更好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将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融合,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打造‘品味红华’党建品牌,在活动中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增强孩子、家长及教职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该园园长王丽娟说。

据介绍,该园以“品味红华”为党建品牌,从“三品”即“品传统”“品味道”“品精神”的创建思路,充分利用园所每一寸土地、家长丰富的农耕经验和职业特点等资源,开展家园种植劳动实践、“家长进课堂”活动;结合“学前学普”行动、传统节日等,开展“经典润乡土,学普进万家”“童心感党恩”庆国庆等活动。同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探索“一班一特色”主题环境创设及班本特色课程等。每天,各班教室内艺术区的“皱纹纸”“捏捏泥”“原木风”“毛球和毛线”等“一班一特色”,让人眼前一亮。

规范办园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金口河区已建成镇中心幼儿园3所,城区幼儿园5所,村幼儿园8所。16所幼儿园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各园突出党建引领,注重内涵发展,扎实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筑牢普惠发展根基。此前,金口河区幼儿园“转转花开同心向党”等特色品牌荣获市级表彰;全区建成市级示范性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民族地区“学普”示范园3所。

提升师资

筑彝区教育公平基石

王馨是一名“一村一幼”辅导员,近年来,在创建“双普”过程中,她通过园本教研的锻炼、区级比赛的打磨、各类培训的提升、省市级赛课的磨砺,现已成为永和镇中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近两年里,她还在市级教研、培训活动中作为教师代表进行课例展示。“各类培训和实践机会,既让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又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更多的自信。”王馨说。

师资力量是幼儿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有人教”到“教得好”关键支撑。据悉,金口河区配足配齐教师和保育员298名,并实施“名师引领、分层轮训、园长培养”三大行动,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推动城区5个骨干园组建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工作室,以“1+N”模式辐射带动城乡村幼儿园一体发展。

同时,落实幼儿园全员轮训制度,组织参加各类培训30余场次,覆盖教职工近600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教育、考核和奖惩机制,2024年3名幼儿教师被评为乐山市“身边最美教师”“乐山骨干教师”,1名园长被评为“乐山市优秀园长”。

聚焦教育标准,提升教育质量,区教育局与市教育局成立教研联合体,组建专家组3批次开展城乡教研帮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助共享。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建成普通话特色幼儿园3所,学前学普试点工作经验做法被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金口区教育局副总督学王联军表示,接下来将以通过国家认定为契机,进一步在扩大普惠资源、提升保教质量、夯实师资保障、提升教学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在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发展中端出更多的硬菜、好菜,为乐山建设教育强市贡献更多金口河力量。吴竟楠 张力

(编辑:张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