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融媒体中心评论员
3月12日上午,23件来自乐山的非遗作品版本正式捐赠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首次增添一抹独特的嘉州色彩,乐山厚积薄发,迎来文化自信的高光时刻。喜讯传来,引发乐山市民广泛关注和热议。
乐山这座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传承。这里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7项……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光辉。
从精湛的技艺到美味的佳肴,从独特的艺术到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这些代代相传的非遗文化,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不仅是乐山人民的骄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子,更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乐山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成效显著。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下,出台长效保障激励政策,用好用活地方特色版本资源,乐山非遗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目前,全市认定和申报的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0人,厚植人才沃土,非遗传承也有了源头活水。
如何让非遗在传承发展中历久弥新、焕发新彩?乐山以创新传承,架设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将非遗与旅游、研学、美食、节庆、创意等业态深度融合,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近年来,乐山先后提炼最具独特性的非遗元素或符号120余个,打造非遗文创品牌32个,先后创排演艺剧目8个,并成立非遗功夫团“峨眉派女子功夫团”,让传统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找到了保持非遗旺盛生命力的更多“打开方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以时代活力激发传统魅力,乐山非遗代表性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正不断扩大,成为产业升级和富民增收的重要引擎。峨眉武术、沐川草龙、彝族漆器、犍为罗城麒麟灯……一大批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载体频频走红出圈,嘉州文化在赓续传承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此次捐赠入藏的23件作品,展示的仅仅是乐山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为乐山文化软实力的创新打开了一扇新大门。希望相关部门和广大非遗传承人、文化工作者以此为契机,持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继续推进非遗的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守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让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审美趣味和文化记忆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持续提升乐山文化影响力,以非遗链接世界,让全世界感受到乐山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编辑:张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