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四川日报》整版关注乐山!
2024-06-14 来源:四川日报

image.png

6月14日

四川日报》以

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乐山“跑”出全面融圈加速度

《全省首单“先用后转险”落地乐山 为科技成果转化“上保险”》

《乐山出台多项预防应急措施 持续“备战”防汛减灾》

《聚焦五篇大文章六个关键点 乐山加快建设金融强市》

《大渡河枕头坝二级水电站进入发电机组安装阶段》

《千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引育留用 乐山高新区发布“人才八条”》为题

整版、多角度全方位关注乐山

全文如下

↓↓↓

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乐山“跑”出全面融圈加速度

6月上旬,记者在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的首个梯级枢纽工程——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施工现场看到,一期围堰已经完成施工,船闸、发电厂房、防洪堤等主体工程建设即将启动。

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将串联起岷江和长江沿线城市,把“长江黄金水道”向上游延伸。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被列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据介绍,乐山其他被列入该清单的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乐山机场民航航站楼主体结构基本完成、航管楼主体结构已完成,夹江县医用同位素及辐照源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实现阶段性目标……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和四川区域中心城市,乐山抢抓发展机遇,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跑出“加速度”。

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现场。乐山市航电办供图

借势

项目驱动协同发展

“今年是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实现蓄水通航的关键之年。目前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岷江航道67.2公里达到Ⅲ级航道技术尺度。”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筹备推进龙溪口航电枢纽一期蓄水工作,加快老木孔航电枢纽主体工程建设,促进东风岩航电枢纽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加速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进程。

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稳步推进,是乐山借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乐山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为当地经济腾飞“装上”高质量发展引擎。

晶硅光伏产业方面,乐山积极融入成眉乐晶硅光伏产业带一体化发展,与成都共同推进四川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并在乐山成立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以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为核心,为建立稳定的晶硅光伏全产业链生产制造体系提供科技支撑。核技术应用产业方面,乐山与成都携手推动医用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形成研发在成都、生产在乐山的协作格局。

重大项目的招引和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目前,乐山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如同样列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的医用同位素及辐照源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工程,其中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医用同位素堆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医用同位素生产设施项目预计7月迎来试生产,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医用同位素品类最齐全的生产基地;同辐密封放射源研发生产建设项目预计12月试生产,建成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密封放射源生产基地。

  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乐山将继续落实“四重”清单任务,协同打造成渝地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眉乐晶硅光伏产业带,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六江”生态廊道。

联动

互融交流“多点开花”

6月10日端午节,乐山原创舞剧《屈原》首次出川在重庆演出。宋雪 摄

  6月10日,正值端午节,来自四川乐山大渡河畔的舞剧《屈原》首次出川,亮相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山水相依,文脉相承,舞剧《屈原》的成功演出,让更多游客领略到乐山丰富的文化内涵。“希望通过这部舞剧传递爱国情怀,加强川渝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舞剧《屈原》总制作人、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岷波说。

  这样的“联动”,不仅呈现在文艺层面。乐山分别与成都市、重庆市武隆区经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发展优势产业、推动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创新合作模式,承接产业转移,还多次到成渝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已成功签约四川港航磷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30余个,引进落地重庆龙乾麟公司投资年产15万吨石英压裂砂等项目26个。

  此外,乐山还充分利用西博会、光伏产业大会和核工业展览会等平台,着力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重点项目,成功签约绿色新材料智能家具、超高温热防材料、光伏农光互补、新能源配套炭材料等系列项目。

  在文化旅游领域,乐山联动重庆,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实现客流互引、场景互融;在公共服务领域,乐山通过“跨域通办”实现政务服务高效便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共建服务取得新进展;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乐山与成都、重庆等地开展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乐山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主动的作为,跑步“入圈”。

全省首单“先用后转险”落地乐山

为科技成果转化“上保险”

  近日,一份特殊的保险让乐山泓青农业有限公司和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双双吃下“定心丸”——双方合作开展的“乐创7979玉米新品种”小试项目,获得了“科技成果转化先用后转履约保证保险”产品的“保驾护航”。

  这是乐山市首个科技保险试点项目,同时也是四川首单“科技成果转化先用后转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意味着该险种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破痛点

护航科技成果转化

去年4月,科技厅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投—贷—服”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企业汇聚。

  积极探索创新科技经费投入方式,今年3月,乐山发布《乐山市科技保险试点工作方案》,选取5家保险机构组成共保联合体,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工作。

  根据该工作方案,乐山面向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市内科技型企业,推出研发损失类、财产损失类及运行损失类等类型的科技保险,为参保企业和科研机构加装一条“安全带”,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充分释放双方的合作意愿,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效率。

  “‘科技成果转化先用后转履约保证保险’便是基于试点推出的专项保险产品。”太平财险乐山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李肃介绍,以往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成果合作存在着不少痛点,“有的企业免费试用到期后不肯买,却还在继续使用;有的企业试用过后想买,但是高校却不愿卖;或者有多家试用企业都想买相同成果……无形中阻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企业的发展,该项保险针对这些情形提供保险保障,免除创新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后顾之忧。”

谋新局

激活企业发展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先用后转履约保证保险”的落地,是乐山推广科技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新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和关键进展。

  乐山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科技成果交易模式,往往需要企业在初期投入较大的资金购买技术使用权或所有权,这对于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来说负担较重。新模式的应用,让科技成果也有了“体验装”——在科技成果正式转让之前,企业可以先免费或低成本试用,等试用成功并产生经济效益后再进行正式转化、支付相关费用,有效降低了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风险和门槛,让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有“盼头”。

  创新资源短缺、技术转化能力有限、市场主体规模较小、科技成果匹配度偏低等,是乐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所必须攻克的难题。将外部科技优势与自身特色资源充分结合,乐山还发布《乐山市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操作指引》,鼓励和倡导全市创新主体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新模式,不断增强科技成果承接与转化服务能力。

  “预期将有众多企业从中受益,尤其是中小企业,将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乐山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未来,乐山还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的战略合作,打造更为高效便捷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乐山出台多项预防应急措施

持续“备战”防汛减灾

  日前,乐山市沙湾区举行今年超标准洪水暨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模拟沙湾区沙湾镇忠心村遭受强降雨带来的山洪威胁。区、镇、村三级先后启动山洪灾害应急响应,并按照防汛应急预案,迅速派出抢险救援、治安保卫、医疗救护等多个工作组赶赴山洪灾害危险区,对受威胁群众进行转移安置。

  以“演”促练,以练筑防,是乐山积极“备战”汛期的系列举措之一。6月7日,乐山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乐山各地各部门针对防汛减灾出台多项预防应急措施,同时持续开展实地排查勘验,及时预警,及时处理,做到“化险为夷”,为各地防汛减灾筑牢安全线。

  “防胜于救,打好备汛‘主动仗’是防汛减灾的关键所在。”乐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乐山提早动员部署,找准防汛减灾的重点风险,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区域,从落实防汛责任、完善预案和抓好演练、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临灾处置能力、储备救援救灾物资装备以及强化监测预警能力等方面着手做好准备。他举例说,今年年初,峨边彝族自治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经过实地调查,将金岩乡俄罗村村民鲁克毛阿曲家纳入灾害危险区避险搬迁名单,并依据相关政策给予搬迁补助。不久前,该县遭遇强降雨,鲁克毛阿曲家的废弃房屋被山洪冲毁。

聚焦五篇大文章六个关键点

乐山加快建设金融强市

6月6日,乐山市委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金融强市,力争到2035年,构建起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建成与现代化乐山相适应的金融强市。

乐山将聚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将加大对晶硅光伏、核技术应用等特色优势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对钢铁、陶瓷等“高碳”企业提供绿色转型金融供给;推进社会事业补短板,落实创业、教育、医疗等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积极发展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保险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乐山还将扭住增强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建设金融人才集聚地、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六个关键点,健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综合施策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积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有序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

大渡河枕头坝二级水电站

进入发电机组安装阶段

5月底,大渡河枕头坝二级水电站首台水轮发电机组管型座下立柱顺利吊装到位,标志着工程建设已全面进入水轮发电机组安装阶段,为2025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境内的大渡河枕头坝二级水电站,是四川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乐山市“挂图作战”重大项目,总装机容量300兆瓦,装配6台单机容量50兆瓦的灯泡贯流式机组。首台机组管型座所有吊装工作将在两个月内完成。

该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每年为地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4500万元,节约标准煤近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00万吨。

千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引育留用

乐山高新区发布“人才八条”

6月12日,记者从乐山高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获悉,《乐山高新区人才政策八条》(以下简称“人才八条”)已于日前印发。乐山高新区将安排1000万元经费设立人才支持专项资金,对于柔性引进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年的薪资资助。

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乐山高新区推出“入乡创业奖励”,对乡村规划师、建筑师和本地“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首次在乡村创业,并开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强村公司等的个人和团队,给予一次性创业奖励。同时,乐山高新区还推出“高新英才”奖励机制,设“企业精英”“科技精英”“行业精英”“产业工匠”四大组别进行评选,对获评“高新英才”的,给予5万元/人的一次性奖励。  

引才更要留才。获得不同等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在乐山高新区连续工作满5年后可享受不同额度的一次性职务留才补贴。

(编辑:杜冬丽)

乐山发布 懂你,懂世界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