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遗新生 多彩乐山
2023-09-17 来源:乐山日报

历史和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历史文化遗产,饱经沧桑,生动述说着过去,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乐山作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不断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

镜头一 夹江东风堰—千佛岩景区

文遗新生 多彩乐山(图1)

东风堰— 千佛岩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文遗新生 多彩乐山(图2)

千佛岩摩崖石窟

两山对峙,一江中流,坐落于夹江县的东风堰—千佛岩景区,北距成都100 公里,南距乐山与峨眉山市区20 公里,与乐山大佛、峨眉山组成罕见的世界遗产“金三角”。东风堰干渠崖壁之上,镌刻有开凿于隋唐的两千多尊石刻造像,被誉为四川版“莫高窟”,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文物风景区,主要以灌溉文化、佛教艺术、茶马古道、自然山水以及小镇休闲文化为特色。

今年以来,夹江推出的夜游东风堰—千佛岩景区相当火爆。尤其在暑假期间,不少市民游客在夜幕降临时,漫步景区,看古泾口崖壁上起伏的石刻雕像群,观氤氲的东风堰水面,感受灯光与美景的结合。

“景区设施齐全,打造得很美,周末来逛一逛,很是惬意。”家住夹江城区的市民李女士对东风堰—千佛岩景区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印象深刻。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文旅融合项目——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景点提升项目已完工。施工方对照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加班加点赶进度,打造出集夜景、夜市、夜娱、夜购、夜游等于一体的夹江夜经济新业态。

2020 年5 月,“东风堰—千佛岩4A 景区”提升改造竣工,补齐景区短板。新建生态停车场,4 个AAA 级厕所,改造后山环山道路,改造杆管线,拉网清除危岩,完善修复景区步道、栏杆、门禁等基础设施,景区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和完善。此外,当地对景区周边的景观进行美化,丰富文创产品、文化活动,完善景区服务。

保护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升级改造后的东风堰—千佛岩景区,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完善舒适的旅游体验,让大家更深切地感受和理解夹江历史文化的魅力。

镜头二 井研雷氏民居

文遗新生 多彩乐山(图3)

雷氏民居游客中心修缮中

文遗新生 多彩乐山(图4)

雷氏民居牌坊到游客中心航拍图

以文物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保护、传承、利用好文物,对于实现民族复兴,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来到井研县千佛镇,213 国道上,雷氏民居牌坊尤为醒目。从牌坊过桥,便看见新建的游客中心矗立其中,四周植被茂盛,茫溪河穿流而过,风景秀丽。

雷氏民居,俗称“雷家大院”,建于乾隆年间,为川西南规模最大、最为典型、保存最完整的民居,有着川西南民居建筑“活化石”之称,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更好保护传承利用这一文物,井研县于2022 年8 月正式启动雷氏民居保护传承利用项目。

记者了解到,雷氏民居保护传承利用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440 万元,包括修建游客中心、翰林大道、园区道路、景观绿化、垃圾和配电设施等。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下一步将进行绿化工作。接下来,该项目将充分挖掘千佛历史、建筑、酒文化等元素,整合水美乡村、乡村振兴等项目,把雷氏民居及周边区域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示范的综合体验场所。

开创文保工作新局面

历史“活”起来,文旅“火”起来。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夹江东风堰-千佛岩景区、雷氏民居等文物保护单位不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推进景区环境改造,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生机。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更新文物保护理念,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进一步学习各地文物保护工程先进理念和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经验,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现文物保护与科技、教育、旅游等的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更好地发挥文物在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努力开创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为传承城市文脉,赓续中华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习生 万燕西 记者 赵径)

(本文图片由夹江县、井研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吴豪文)

乐山发布 懂你,懂世界
打开